公民的文化权利?

人工智能 2025-01-29 07:12 浏览(0) 评论(0)
- N +

一、公民的文化权利?

宪法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二、公民的根本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三、隐私权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

隐私权是一种基本人格权利。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四、公民的哪些权利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五、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注意三点: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例如,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明确宪法和法律对此项权利的限制。任何权利和自由都不是无限制的,公民只有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才能享受权利和自由。

如《集会游行示威法》对集会、游行、示威行为有一些限制性规定,公民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才能享受权利和自由。

六、公民获得权利的前提?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前提条件。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身体有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役、搜查和侵犯。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为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是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进行行动和思维、不受约束、控制或妨碍的人格权。

七、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扩展资料:

法律既不是法学家的奢侈品,也不是法律专业人员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在权利的背后,是法治;在法治的背后,是人类对公平和正义的艰难探索,是人类不因自身的渺小和脆弱而甘于自我堕落和毁灭、反而致力于自身繁荣和进步的坚定信念。

八、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的什么权利?

平等权是中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宪法对之最为经典性的表述就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全部权利?

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一国宪法确认的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人身等方面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资产阶级国家称为人权、公民权。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1]

政治权利和自由

其中政治权利和自由可分为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表现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可分为

1.人身自由权

2.住宅不受侵犯权

3.人格尊严权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可分为

1.财产权

2.劳动权

3.劳动者休息权

4.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

5.获得物质帮助权

6.受教育权

获得救济的权利

获得救济的权利可分为

1.申诉、控告

2.取得国家赔偿权

3.取得国家补偿权

社会生活权利

1.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2.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3.妇女儿童权利等。

公民的平等权利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十、公民的哪些权利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受教育和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要求公民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的受教育的机会,公民不得妨碍国家对其子女所实行的义务教育。

公民的劳动义务是指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从事劳动,并遵守劳动纪律。